知道清朝诗人黄仲则的名字,还是拜现代作家郁达夫先生所赐。
年轻的时候读郁达夫的小说《沉沦》,也许是《迟桂花》吧,郁达夫在小说当中时常提起这位我们大多数人已经鲜为人知的清朝诗人黄仲则。看得出来,郁达夫对这位黄仲则非常欣赏,惭愧的是,我却对此人却是一无所知。
我知道,郁达夫的古体诗水平在中国现代的作家里面是排的上号的,能让他击节赞赏的诗人自然不是碌碌之辈。
此后,便留心起这个叫黄仲则的诗人。
黄仲则,名景仁,字仲则(1749年-1783年)常州府武进县(今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区)人,清代诗人。据说还是北宋著名诗人、书法家黄庭坚的后裔。
黄仲则身世凄苦,四岁而孤,家境清贫,少年时即有诗名。乾隆三十一年(1766),为求生计开始四方奔波。乾隆四十六年(1781),被任命为县丞。乾隆四十八年(1783)病逝,只活了短短的三十四岁。
展开剩余68%黄仲则诗负盛名,其诗学李白,所作多抒发穷愁不遇、寂寞凄怆之情怀,也有愤世嫉俗的篇章,七言诗极有特色,亦能词。
当时有人就把黄仲则的诗称作是“千百中不得十一”的“诗人之诗”,而与“才人学人之诗”相区别;亦有人把他推为“乾隆六十年间第一”。 著有《两当轩集》《西蠡印稿》。
郁达夫对黄仲则神交已久,称得上是黄仲则的异代知音。郁达夫自从少年时读到了黄仲则的《两当轩集》,他便沉浸其中、反复诵读揣摩,对于黄仲则的理解与偏爱,恐怕鲜少有人能够比得上郁达夫了。
郁达夫曾经感慨:“要想在乾嘉两代的诗人之中,求一些语语沉痛,字字辛酸的真正具有诗人气质的诗,自然非黄仲则莫属”。耳濡目染的潜移默化之下,郁达夫本人的诗风也深受黄仲则的影响。
黄仲则的这首《别老母》写得非常好,但知道的人不多。一句“此时有子不如无”,道尽了贫寒人家的无力与无助,闻之怆然而涕下。
搴帷拜母河梁去,白发愁看泪眼枯。 惨惨柴门风雪夜,此时有子不如无。黄仲则像
据说郁达夫最喜欢黄仲则的这两首诗:《杂感》和《绮怀》。
杂 感 仙佛茫茫两未成,只知独夜不平鸣。 风蓬飘尽悲歌气,泥絮沾来薄幸名。 十有九人堪白眼,百无一用是书生。 莫因诗卷愁成谶,春鸟秋虫自作声。 绮 怀 几回花下坐吹箫,银汉红墙入望遥。 似此星辰非昨夜,为谁风露立中宵。 缠绵思尽抽残茧,宛转心伤剥后蕉。 三五年时三五月,可怜杯酒不曾消。发布于:江西省淘配网-配资平台股票-靠谱的配资-股票十倍杠杆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