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抗美援朝的战场上,有一条看不见的战线与前线厮杀同样惨烈 —— 物资补给线。当美军的炮弹在临津江面上炸起冲天水柱时,40 名志愿军战士扛着弹药箱蹚过刺骨的
江;当敌军特务的电台还在发送假情报时,志愿军保卫部已经用缴获的设备 “钓” 来了敌人的过冬物资。这些在枪林弹雨中穿梭的身影,用生命诠释了 “兵马未动,粮草先行” 的古老真理。
临津江的生死速递
1951 年 8 月的天德山阵地,3 营战士的枪管已经发烫,手榴弹箱见了底。美军第 3 师的坦克正轰鸣着冲上来,阵地上的石头都被炮火削去了一层。“弹药!我们需要弹药!” 电话里传来 3 营教导员罗朝宗嘶哑的声音,团后勤处的空气瞬间凝固。
姜副连长和张必寿带着 40 名警卫排战士,扛起弹药箱就冲进了炮火。通往天德山的公路桥早已被炸成碎片,临津江的江水在八月的秋夜里冰冷刺骨。“蹚过去!” 张必寿第一个跳进江里,水深及腰,冰冷的江水瞬间浸透了棉衣,战士们扛着三十公斤重的弹药箱,在齐腰深的江水中艰难前行。
美军的炮弹像疯了一样砸向江面,第二组过江时,两枚炮弹在附近爆炸,姜副连长的腿被弹片划开一道大口子,鲜血在江水中晕开。“别管我!送弹药要紧!” 他推开前来搀扶的战士,拖着伤腿继续向前。当战士们终于爬上岸时,每个人的嘴唇都冻得发紫,棉衣冻成了硬壳,却没有一个人掉队。
展开剩余73%通往阵地的山路成了死亡地带。美军飞机投下的照明弹把夜空照得如同白昼,炮弹在身边炸开,泥土溅了满身。张必寿的右耳被震得出血,他抹了把脸上的尘土,高喊着 “冲上去”,带领战士们沿着弹坑翻滚前进。当第一箱弹药被送到 3 营战士手中时,正在用石头砸敌人的战士们瞬间红了眼 —— 这些带着体温的弹药,是战友们用命换来的。
这场持续了五个小时的补给战,最终让天德山阵地得以保全。当师司令部的表彰通报下来时,张必寿抚摸着二等功奖章,耳边还响着临津江的爆炸声:“不是我厉害,是江水冻不死咱志愿军的骨头。”
电台里的 “钓鱼” 游戏
1952 年冬天来临前,9 兵团保卫部的战士们正围着一台缴获的美军电台发愁。半个月前,他们在熊滩面萤德山抓获了一支美军空降特务组,缴获的密码本和电台成了宝贝。“能不能让敌人给咱们送点过冬的棉衣?” 有人开玩笑说,没想到这个想法真的成了现实。
报务员小李按照特务的口吻发去电报:“已安全降落,急需补给。” 三天后,美军的运输机果然出现在指定空域,可惜物资投到了一片刚被野火烧过的山坡上。“就说大电台坏了,只能用小电台,电池快没了。” 保卫部的参谋们合计着,又发了一封电报。
这次敌人没起疑心,空投的物资里不仅有电池,还有几箱罐头和药品。最让人兴奋的是 12 月初的那三天空投 —— 四桶棉衣、粮食和手摇发电机稳稳地落在了志愿军的阵地后面。当战士们穿上缴获的美军棉衣时,谁也想不到这些物资竟来自敌人的 “慷慨”。
“他们以为在养特务,其实是在给咱们送补给。” 保卫部部长笑着说。这场持续了两个多月的 “钓鱼” 行动,不仅解决了部分过冬物资,更摸清了美军特务的活动规律,为后续清剿行动提供了关键情报。
没有硝烟的战场
在朝鲜战场,前后方的界限早已被炮火模糊。美韩特务机关像毒蜘蛛一样散布在后方,他们在公路上埋子母弹,给敌机指示轰炸目标,甚至伪装成朝鲜老乡给志愿军送有毒的食物。20 军后勤部长就是在夜间乘车时,被路边的子母弹炸伤牺牲的。
志愿军保卫部门的战士们既要当侦探,又要做战士。他们和朝鲜地方政府合作,挨家挨户走访,用亲情感化被胁迫的老乡,同时组织小分队深入山林清剿武装土匪。有一次,特务在水源地投毒,保卫部的战士们硬是背着水桶,从几里外的山泉往阵地送水,保障了全团的饮水安全。
心理战的较量同样激烈。美军的飞机天天撒传单,说 “志愿军快没弹药了”“回家吧”。保卫部的战士们就组织大家学习,把传单收集起来当卷烟纸,“敌人的纸,正好卷咱们的胜利烟”。这种乐观的精神,成了抵御心理攻势的最有力武器。
最可爱的人
无论是扛着弹药箱蹚过冰水的张必寿,还是坐在电台前与敌人斗智的小李,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名字 —— 志愿军后勤战士。在长津湖,他们冒着零下四十度的严寒,把冻土豆一个个塞进战士的口袋;在上甘岭,他们顶着炮火,把苹果送到坑道里的战友手中。
这些默默无闻的身影,用肩膀扛起了战争的重量。当 3 营的战士用送来的反坦克手雷炸毁美军坦克时,当穿着 “敌人送的棉衣” 的哨兵在阵地上站岗时,他们都知道:这条用生命守护的补给线,不仅输送着弹药和粮食,更输送着胜利的希望。
如今,临津江的水早已平静,天德山的阵地长满了青草。但那些在炮火中奔跑的身影,永远留在了朝鲜的土地上。他们用行动证明,战争的胜利不仅需要前线的英勇拼杀,更需要后方的默默坚守。这些最可爱的人,无论是握着枪还是扛着弹药箱,都在用生命守护着同一个信念 —— 保家卫国,寸土不让。
发布于:河北省淘配网-配资平台股票-靠谱的配资-股票十倍杠杆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